日本正在籌建核潛艇潛艇
【共同社9月21日電】日本防衛省設置的從根本上強化防衛力相關專家會議(主席:經濟團體聯合會前會長榊原定征)19日匯總報告并提交給防衛相中谷元。報告提議放寬僅允許非戰斗目的的5類防衛裝備品出口的現行規則、靈活修改《防衛力整備計劃》。為實現潛艇長時間潛航,考慮到核能,要求不拘泥于以往先例,討論利用“下一代動力”。
安全保障相關法成立后到19日已過去十年,上述內容旨在敦促進一步強化防衛力,但有可能導致作為憲法原則的“和平主義”后退。核潛艇與原子能基本法規定的“原子能和平利用”的整合性也將受到質疑。
專家會議于去年2月設置。中谷接到報告后表示“在推進從根本上強化(防衛力)過程中將積極加以利用”。
目前政府基于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及運用指針,限定“救援、運輸、警戒、監視和掃雷”這5類允許出口裝備品。
報告主張“需要在得到國民的理解后繼續拓寬轉移渠道”。關于向面臨他國威脅的友好國家轉移裝備,報告寫入包括具有殺傷力的武器在內,“不設限制的思路也是方案之一”。
圍繞潛艇,報告以“最好使搭載長射程導彈、遠距離長時間移動及潛航成為可能”,強調應當開展研究和技術開發。
關于將2023到2027年度的防衛費總額定為約43萬億日元(約合人民幣2萬億元)的防衛力整備計劃,報告指出根據不斷變化的國際局勢和作戰方式,“應探討更靈活地調整對象期間和制定周期”,暗示有必要提前修改。
對于2027年度防衛費加上相關經費后占國內生產總值(GDP)的比重達到2%的政府目標,報告給予肯定稱“對彰顯國家意志而言至關重要”。強調應就強化防衛力所需要做出的應對進行說明,要求為增額展開討論。此外還提到確保穩定財源。
關于國內的防衛產業,報告分析稱對中小企業的依賴度很高,企業憑自身資金實力難以推進研發,要求探討推進企業密集和引進國家運營制造裝備品等的國營工廠。